手 机:13983688142吴师傅
Q Q:1015646647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华宇名都商务楼19-1。
近日维修一台Mark Levinson NO.23功放,用户打电话的时候说上让帮忙下楼去抬一下,当时我就在想,什么功放要抬着上楼哦,见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时我就想像以往一样提着走了,没走几步就沉得不行了,估计得有八九十斤重,而且把手很不好握。打开机盖来看这台纯后级古董,内部结构非常紧密,所用元件也都是发烧名品,还好问题不大,只是一只思碧电容断脚了。客户说这个机器在市场上不多见,这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宝贝。顺便摘一些网文来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有名而不广泛的品牌---马克-列文森。也可以从中看到美国音响品牌的发展和底蕴。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高保真音响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很多音响史上鼎鼎大名的品牌,其时都正处于历史巅峰状态,其中有我们现在还很熟悉的McIntosh、Marantz、Dynaco,也有一些如Fisher、Scott等已逐渐被人遗忘的名字。然而“巅峰”这个词,既有比睨天下的豪迈,也暗含着“下坡路”开始的无奈。果不其然,随着晶体管器件的迅速崛起,上述这些本质上属于电子管时代的品牌似乎纷纷失去了继续创新的动力,除了少数仍然有所坚守的品牌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迅速沦为了平价量贩器材制造商。虽然这一趋势,让亿万普通乐迷有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响器材的机会,但对于那些真正的发烧友来说,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高保真音响史上一个短暂的黑暗期。
毫无疑问,音响工业走到了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新鲜的血液,才能焕发出崭新的活力。谁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就将成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新神话和新偶像。这个神话很快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对这个神话的名字都非常熟悉,那就是——Mark Levinson。
MLAS的创立
Mark Levinson是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音乐氛围的家庭,母亲会演奏大提琴(多年后Mark以“大提琴”作为他创办的第二个音响品牌的名字),哥哥Doug是一个职业爵士钢琴乐手,14岁起就和爵士乐名宿一起演奏。事实上,Mark很早就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学习过短号、小号、flugelhorn、倍大提琴甚至印度sarod琴,也一度考虑成为一个职业音乐家。从1966年到1971年,Mark有机会接触到像Sonny Rollins、Chick Corea、Keith Jarrett、Jimmy Garrison、Gary Peacock、Lee Konitz和John Coltrane等这样一批爵士名流,并和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朋友。可以确定,这段时期的经历让Mark终身受益。
1972年,年轻的Mark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创建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Mark Levinson Audio Systems(MALS)。据Mark说,自己之所以对音频再生发生兴趣,是因为在和上述那些音乐家流连于录音棚时,发现音响器材的再生音乐与现场音乐有着很大差别。这一动机促使Mark制作出了他的第一件音响器材,专业录音用的混音台,这时Mark才21岁。这个混音台只生产了几台,其中一台被用在了1969年传奇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可能正是这台没有正式型号的混音台,催生出了后来的MLAS。
和当时音响界以定价决定产品设计的做法不同,MLAS的设计,是以超越所有的性能限制为出发点。为此,Mark雇佣了他所知道的最好的电子工程师、机械师甚至雕刻工。曾经与MLAS合作或任职于MLAS的电子工程师都很有名,其中不少至今为发烧友们津津乐道,其中有MLAS第一款产品JC-1唱头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师John Curl、学者型工程师Richard Burwen、以及从1976年起担任MLAS总工程师的Tom Colangelo,他不仅是ML-1至ML-12产品的工程师,也是后来Cello、Viola品牌的工程师。
Richard Burwen是对MLAS早期产品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虽然他为MLAS设计的产品不多,但却是MLAS的精神导师,正是他赋予了MLAS产品以高品质零件和材料配合顶级工程技术来制造毫不妥协的音响器材的理念,这些理念都为MLAS后来的工程师所继承。Richard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宗师级人物,他在1972年制作的7.5 ips带速的录音机就拥有110dB的动态范围,他为MLAS设计的LNP-2台前级,是音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可以这么说,LNP-2的诞生,宣告了音响Hi-Fi时代的终结,而LNP-2的身后,Hi-End音响时代的朝阳正在冉冉升起!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1975年上市的LNP-2的性能非但不落伍,甚至还超越不少他的孙子辈器材。LNP-2是一台低噪声前级,动态范围达到惊人的140dB,声道分离度即便在高频段也超过110dB,两个声道的误差仅有0.1dB。LNP-2的功能也非常丰富,它具有一对指针式峰值电平表、具备增益切换以适应不同的讯源,LNP-2还是采用铑、铂、金等贵金属导体材料和特氟隆绝缘材料的民用音响器材的始作俑者。而LNP-2在黑色氧化面板上雕刻并以白漆填充的Mark Levinson Logo,也成为发烧友心目中极品音响器材的标志,并在以后的近40年里基本保持不变。
Richard Burwen和John Curl应该是以设计顾问的方式与MLAS合作的,他们两人设计的产品分别以LN和JC为字头,成为以后阵容更加壮观的ML字头系列产品的先声。MLAS另一款著名前级JC-2,在经过Tom Colangelo改进之后成为ML-1前级,直到1979年才被Tom设计的ML-6单声道前级所替代。
MLAS的另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是ML-2单声道纯甲类后级,这是所有后来的晶体管纯甲类功率放大器的滥觞。ML-2由John Curl设计,输出功率仅有25W/8Ω,但对2Ω负载的输出可以达到100W,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输出性能。除了纯甲类偏置和功率,ML-2还定义了许多高性能晶体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则,如输入级采用FET,输出级采用全互补双极晶体管,高效的保护电路等等,几乎都为后来高级晶体管放大器制造商所普遍采用。
MLAS的主要产品是放大器类电子产品,也有少数几件特殊的产品,包括MLC动圈唱头、LNC-1和LNC-2电子分频器、ML-5开盘录音机(由Studer A80RC重新设计电子线路和电源后而来),这些型号的产量都很少。
Mark Levinson本人是一个天才的产品设计师,然而却并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上世纪70年代末,MLAS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到了1984年,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变身Madrigal
在音响业界,最受关注的焦点无疑是那些引领技术潮流的工程师型人物,Mark Levinson本人就是这一现象的最佳例证。但作为一个企业,富于远见的经营者其实更为重要,这些一般不为人注意的幕后人物对于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品牌,Mark Levinson是幸运的,因为就在MLAS风雨飘摇之际,它迎来了一位音响史上最成功的优秀经理人,Sandy Berlin。正是这个人,将Mark Levinson打造成了全世界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极品音响电子器材制造公司。
Sandy Berlin于上世纪60年代末担任Harman/Kardon总经理,1969年哈曼并购JBL之后,Sandy被哈曼集团委派到洛杉矶对JBL进行重组。不久之后他一手建立了哈曼在欧洲的分销网络,并牵线哈曼对英国天朗的并购。在并购完成之后,他还到英国担任过一段时间天朗的主席。
1976年Sandy从哈曼集团退休,到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社会与政治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他以为自己从此将退出音响界。如果不是MLAS正巧也在耶鲁大学所在地的纽黑文,Sandy的这个想法可能就变成真的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Sandy通过一个朋友结识了当时的纽黑文市长比亚乔·迪里耶托,比亚乔对Sandy谈起纽黑文市政府正打算帮助MLAS摆脱财务困境,因为MLAS一旦破产,当时在职的70个雇员就得失业。
1984年10月,MLAS被当地破产法庭关闭,其后两三个月内没有人来主动想寻求购买公司资产,于是法官决定将其拍卖。Sandy去了拍卖会现场,给自己的推托代理人留下了一张支票和一个出价就回了家。到了晚上,代理人来电话告诉Sandy,他已成为MLAS的新东主。1985年1月30日,公司以Madrigal Audio Laboratories的新名字重新营业,Mark Levinson作为一个商标仍然得以保留。
关于“Madrigal”这个名字,曾担任新公司市场总裁的Mark Glazier这样是解释的:“‘牧歌’(Madrigal)乃文艺复兴时的一种歌唱形式,相对于‘一个个人’而言,它是由‘一个群体’所唱出来的。我们不再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个分离的个体,而是比‘个人’更有能力更有成就的团队。”
重回巅峰
Sandy认为,新公司当下最为急需的是优秀的设计师团队,因为MLAS原总工程师Tom Colangelo在公司转手之后跟随Mark Levinson去创办新的Cello公司。从那时起,Madrigal开始建立全职工程师团队,这个团队的第一名成员是原MLAS的电子工程师Kevin Burke。Kevin是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硕士(该学院的工业与制造专业在全美高校中排名第一),曾负责设计ML-6A前级的升级版ML-6B。
不久之后,全新的Mark Levinson No.20系列出炉了。该系列是Mark Levinson在模拟时代的最后辉煌,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个系列的产品资料,保留到现在的并不多。好在No.20系列诞生的时期,正是中国音响市场开始起步的时期,这个系列的产品也曾被全线引入国内,为国内高端用户广泛接受,所以中国发烧友对它们也不算太陌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为No.26/26S前级,No.20/20.5/20.6纯甲类单声道后级及No.23/23.5后级。从技术角度来看,No.20系列的创新元素并不多,它们更像是ML系列更加精致的升级版,甚至外观也极为相似。
Sandy是富于远见的职业经理人,他敏锐地意识到,音响工业正在发生最不可思议的变革。1987年,他就对数字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公司开始疯狂雇佣模拟和数字两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到Madrigal在90年代中期再度转手之时,公司的全职工程师团队规模达到了21人,这在发烧音响业界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团队中不光有电子工程师、数字工程师,还包括软件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与工业设计工程师,这意味着Madrigal所有产品的设计,都可以在公司内部完成。
1991年,Madrigal发表了No.30数字处理器,在音响界引起轰动,美国《Stereophile》杂志甚至将其原有数字处理器A级榜单中的器材全部降为B级,为No.30腾出A级空间,以表明No.30在这个领域无可置疑的巅峰位置。至此,Mark Levinson已经从一个模拟时代的先锋,华丽转身为数字时代的弄潮儿。而No.30也成为Mark Levinson No.30系列的第一款作品,与次年发表的No.31 CD转盘一起组成了Mark Levinson在上世纪90年代最为豪华的数字讯源阵容。
Sandy认为,No.30在技术上的进步是如此之大,以至于Mark Levinson传统的造型已经不能反映其内在的进步。于是Sandy开始寻找能帮助自己实现想法的工业设计师,但令他失望的是,那些业内知名的设计师都不能令他满意。最后,他找到了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系毕业才两周的David Barson,David当时正在一间音响店工作,对音响产品工业设计兴趣正浓。No.30的工业设计最终正是出自这名年轻的设计师。不久,罗德岛设计学院应届毕业生Debbie Jaffe也加入了Madrigal新成立的工业设计部门,由她主持的No.30系列放大器白色弧形的面板的设计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秀丽和婉约。可以说,凭借No.30系列新产品,Sandy为Mark Levinson定立了数字时代极品音响器材的全新标准和品牌形象,Mark Levinson在90年代浴火重生,并且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
与此同时,大约在1990年前后,Sandy开始为Madrigal创建另一个品牌Proceed。Proceed可以看作是是朴素而平价的Mark Levinson,定位比Mark Levinson品牌稍低,当时的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Sandy说,在这个价位,是不可能制造出符合Mark Levinson品牌那种达到极致标准的产品的。但实际上,Proceed的另一个目标市场是当时刚刚兴起的家庭影院市场,Proceed在这个市场中,仍然是不折不扣的极品器材。Proceed的产品最终也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销售占到了Madrigal整体业务的25%。1994年发表的PAV环绕声处理器可以说是Proceed最为重要的一款产品,它重新定义了多声道处理器在家庭影院系统中的地位,建立了影音处理器在视频转换(ISF认证)及音质表现方面的新参考,而且具有最具亲和力的用户界面。我们可以吧PAV视为Madrigal在进入21世纪后推出的Mark Levinson No.40媒体控制器的先声。
Sandy带领了Madrigal差不多整整10年,在此期间,公司成为极品音响领域内不容置疑的大哥大,公司规模在所有同类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世界的分销商达到了550个以上。
并入哈曼
1995年9月,Madrigal企业被哈曼集团收购。当时年逾60的Sandy正打算退休并移居加州与在那里的家人团聚,但这次收购并没有使Sandy真正退下来。因为与Sidney Harman多年来的友谊,Sandy接受了Harman的委托,为Madrigal打造一个极品级的音箱品牌,这就是后来的Revel,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归入哈曼旗下的Mark Levinson在上世纪末继续有惊世之作推出——No.32前级和No.33单声道后级都是将Mark Levinson在模拟类放大器技术方面的成就推上另一个巅峰的经典产品。
1995年发表的No.33后级延续了Mark Levinson顶级后级必采用甲类电路的传统,但新的“自适应偏流”技术克服了传统甲类放大器低效率的缺陷,实现了300W/8Ω的纯甲类输出。No.33打破了纯甲类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不能超过100W的限制,可以轻松驱动任何巨无霸扬声器。由于No.33的理念实在是过于超前,加上作为黄金搭档的No.32参考前级还要等到4年后才呱呱坠地,以至于当时世界上大部分音响发烧友都无法深刻了解其内涵和实力,并领略到到它真正的迷人之处。
而No.32是Mark Levinson产品线中有史以来第一款被冠以“参考级”称号的前级,这个称号,在No.20系列中仅属于No.20/20.5/20.6后级,“参考”这个词,对于Mark Levinson品牌来说,代表某一时期它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因此Madrigal对这个词的使用是非常慎重的,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意识到No.32的非常意义。No.32最具革命性的创新在于精度高达0.1dB的音量控制器,虽然本质上它是不折不扣的模拟电路,但其技术理念与多位D/A转换器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虽然在No.32之后,该系列还有不少新作问世,但在技术上,我们可以说No.32/No.33已经为No.30系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No.30系列是Mark Levinson品牌在双声道立体声时代的巅峰之作,进入21世纪以后以后,Mark Levinson品牌的关注重点,将转移到刚刚兴起的多声道影音领域。
极品多声道之路
2002年,Mark Levinson发表了No.40环绕声前级处理器。与当时市场上其他的顶级环绕声处理器相比,No.40除了音频处理器部分,还带有一个独立的视频处理器,两个处理器各自占有一个机箱,视频处理器面板上附带的液晶显示器后来成为其他极品影音处理器争相模仿的对象。音频方面,No.40身上可以找到许多No.32前级和No.30数字处理器的设计元素,让其成为当时市场上具有最佳音质,两声道与环绕声通吃的影音控制中心。No.40采取模块化设计,可以用增加或更换功能卡的方式进行升级或扩展功能,Mark Levinson以这样的方式保证No.40能够迅速跟上环绕声影音技术的不断变化。2006年,No.40升级成为No.40 HD,增加了对ATSC高清视频信号格式和HDMI的支持。
与No.40配合的还有此后陆续推向市场的No.431~No.436功率放大器,声道数从1个到3个不等,它们和No.40一起组成了Mark Levinson极品级的多声道影音系统阵容。也许是影音技术的更新过于迅速,且面对的是一个与传统立体声发烧音响完全不同的市场,No.40系列的生命周期相对之前的ML、No.20和No.30系列都要短。
2006年,Mark Levinson的No.50系列登场了,这个新的“5”字头,意味着Mark Levinson的产品线迎来了又一次重大改型。首先看到的No.51是一台可以播放CD和DVD的多功能媒体播放器,但这只是一款总产量150台的限量版产品。
2008年开始,No.50系列陆续推出No.502媒体控制中心、No.53单声道功率放大器、No.532立体声功率放大器、No.512 CD/SACD播放器。No.502取代了之前的No.40,是No.50系列中的旗舰媒体控制中心,不仅音频处理部分的品质延续了Mark Levinson一贯的高标准,视频处理部分的两枚Gennum VXP也宣告Mark Levinson的视频技术就此也迈入了数字时代。No.53是Mark Levinson第一款开关式功率放大器,也是No.33之后的第一台“参考级”产品,可见其意义非同寻常——如果不是克服了开关放大器在某些性能方面的缺陷,Madrigal绝不会把一直慎重其事的“参考级”金字招牌挂到被发烧友普遍不看好的这一类放大器上。No.53可能也是Marl Levinson品牌继No.33之后又一款在技术上过于超前的产品,在数字放大器未成主流之前,不容易获得传统发烧友群体公正的评价。
根据No.50系列已经推出的产品,Mark Levinson品牌会继续沿着极品多声道影音系统的道路走下去。从近几年高端影音定制安装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来看,Madrigal几年前的决策无疑是富于远见的。随着No.50产品线的逐渐丰富,我们相信Mark Levinson将如过去的近40年一样,继续为全世界的影、音发烧友提供具有顶级性能、高可靠性、高易用性的影音产品。
(责任编辑:ycwx023.com)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华宇名都商务楼19-1。